兩會聲音 | 許鴻飛:推動中國藝術“走出去” 講好中華文化故事
日期:2023-03-09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影響力建設,要求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的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的外部輿論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文化是國際交流的載體,藝術是文化傳播的橋梁。本人創作的以展現中國普通民眾生活、講述當下中國幸福故事為主題的“肥女”系列雕塑作品,近十年來,已在20多個國家47場個人雕塑展上展出。伴隨著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近年來,越來越多代表中國文化形象的藝術作品走出國門,得到了世界各國不同人群的喜愛,充分展現了今日中國的生機和活力,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好聲音”。但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藝術作品“走出去”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如經費有限、有限的藝術作品難以產生持續的影響力等。
為此,我建議:
一是以展會和活動為抓手促進藝術精品傳播。深化文明交流互鑒,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主動作為,以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同世界各國開展多層式、有深度的對話交流活動。建議通過舉辦國際文化交流展、世界文化節等系列活動,讓藝術作品擔當起對外交流的使命,讓世界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并以此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創作出更多藝術佳作,產生有益的社會影響。
二是實施文藝人才強國戰略,著力造就世界級的中國藝術大師。重視藝術大師的國際影響力,對個別藝術造詣高、具有成熟國際展覽經驗的藝術家,應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建議出臺鼓勵藝術家對外交流的政策,成立外對文化交流基金,扶持有潛力的藝術家創作優秀作品更勇敢、自信地闖蕩國際舞臺。著手培育世界級的中國藝術大師,以在全球產生廣泛的影響。
三是加快建設高質量美術教育體系。當前,很多美術學院學生美術功底和文化基礎都較為薄弱。一方面不少文化課薄弱的中學生選擇走上美術高考之路,而一部分喜歡美術、文化課優等的學生恥于選擇美術高考;另一方面社會上有不少針對美術高考的美術培訓,由于急功近利,對美術考生在造型、審美等方面進行錯誤引導,給專業美術院校的教學與審美引導造成了困難,甚至是難以扭轉的局面。為提高中國美術的整體素質,建議適當調整美術高考中文化課和美術專業課的成績比重,以吸引更多真正熱愛美術的人才接受專業教育、進行藝術追求,促進中國美術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出去”。(中國美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