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指墨畫發展“里程碑式”的人物
日期:2022-09-20
朱祖國作品
在中國繪畫史上,盡管由于指墨畫創作會弄臟手指,墨跡難以洗掉,導致其一直未入主流,但是指墨畫“落墨有奇趣”,蘊含著各種變幻莫測的高深技巧,令歷代丹青高手樂此不彼。
傳說唐代張藻作畫,“或以手摸絹素”;清代有個皇帝用指紋畫牛,利用纖細的指紋印成牛毛,乃至在清代形成以高其佩為代表的“指頭畫派”,見證了指墨畫的魅力。
朱祖國作品
據著名畫家、指墨畫代表性畫家朱祖國介紹,近現代中國畫大師、杰出的藝術教育家、花鳥巨匠潘天壽先生“追求變化多端和指墨特有的韻味”,開創國畫新風格,是中國指墨畫發展的一座高峰,得到極高的美學認可。
朱祖國作品
據中國美院官網介紹,潘天壽遠承五代兩宋董、巨、馬、夏及元代吳仲圭、方方壺,近法石溪、八大、石濤及吳昌碩諸家,取精用宏,博采眾長,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其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筆墨雄渾,布局奇崛,意境高華,氣勢磅礴。又擅指墨,極見生澀凝練、古拙厚重之筆外意境。所作蒼松健翮,山花野草,新荷老梅,巨石修篁,無不生機蓬勃,詩意盎然。
朱祖國作品
潘天壽大師的作品善從高、遠、大處立意,以苔臺貫通氣脈,深得勁撥陽剛之美。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鷲、八哥、蔬果及松、梅等。他筆下的許多鷹鷲圖都是其指墨畫作品。
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其中一幅《松鷹》是潘天壽50歲左右的代表性指墨作品,此作結構嚴謹,左下半露的錐形山石被評論家譽為“表現出作者善于造險,追求雄奇蒼石的創意”。
朱祖國作品
潘天壽紀念館館藏的一幅指墨畫作品雙鷹圖《小憩》更是精彩。畫面上兩只禿鷲的背部軀體用潑墨為之,前面一只用墨較重,幾乎平面一塊,但有渾厚凝重之感;后面一只用墨較淡,但層次分明,筆筆可見,墨跡淋漓。兩只禿鷲,表現的層次感很強。禿鷲腳下的巨石,畫得頗有氣魄,雖然著墨不多,但虛中見實,再加上濃重的點苔和赭色的暈染,益顯得厚重堅實。
朱祖國作品
指筆運用不同,彩色墨趣相異。潘天壽給后世留下了一幅幅指墨畫精品,為后學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畫壇“黑馬”朱祖國先生作為當今指墨畫界的代表人物,與胡潤藝術排行榜華人首富藝術家崔如琢先生并稱“南北雙雄”,在高其佩、潘天壽等前人的基礎上把指墨畫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形成了新的繪畫面貌。朱祖國先生和潘天壽一樣,不僅擅畫鷹,還是一位擅畫牛、擅畫山水的全能型藝術家。無論是指墨畫還是傳統繪畫,大氣磅礴,各美其美。其《鷹石圖》《松鷹圖》《祖國山水》《故鄉》等作品深入人心。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先生以大幅布局、高遠立意聞名,其作品注重畫面氣勢與寓意,受到高端人群的親睞。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中國首善曹德旺等名流均收藏過朱祖國先生作品,被譽為收藏界的“新貴”,成為潘天壽之后中國畫壇指墨畫界的又一座高峰。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
朱祖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