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 | 趙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加強畫院人才隊伍建設
日期:2022-03-07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趙衛
今天,人們對傳統藝術的關注和喜愛體現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等中國傳統繪畫元素也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舞蹈、音樂、戲劇等諸多藝術領域,衍生出眾多優秀的藝術作品。然而在中國畫創作領域,我們對傳統繪畫的繼承和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畫院系統專業人才缺失問題。
對此我提出兩點建議:
一、適當放寬戶口、編制的限制,在全國范圍內吸納優秀青年畫家進入畫院系統。
年輕人才難以進入畫院,尤其是中國國家畫院這樣的國家級平臺。其主要原因是對戶口、編制、進京指標等的嚴格限制,導致國家級畫院不能自由吸納全國各地的青年人才。回顧老一輩畫院領導人如李可染、張仃、劉勃舒等,他們都不僅是優秀的畫家,同時也是伯樂,他們在自身的有影響力的年代及時發現了一批生于50年代、60年代的優秀青年畫家,就把中國傳統繪畫傳承做得特別好,我們現在仍然應該把這樣的傳統繼承下去。
因此,畫院招聘應該面向全國人才,一定程度上少量放松戶口、編制的限制,持續性地吸納全國真正優秀的青年人才,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創作條件,更寬松的創作環境,讓他們在繼承傳統上面能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甚至有更多的引導和引領作用。尤其對中國國家畫院這樣的國家級平臺,建議每年適量給與少量進京指標。從強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上來講,我們必須保證有人能夠把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學到手、掌握好,繼承了真的東西,然后再往前發展。
二、充分尊重中國畫專業的特殊性,適當放寬畫院藝術家退休年齡。
眾所周知,中國畫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領域,它需要積累、需要重復、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齊白石、黃賓虹、李可染等藝術大家都是在70歲以后才有所成就,而今天的藝術家在60歲這個剛剛步入最好的創作年華之際就要退休,無疑是中國畫發展的一大損失。
面對創作成熟的藝術家過早退休導致畫院人才的流失的現狀。我建議在畫院系統藝術家退休年齡上避免一刀切的做法,適當延遲退休,并為其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為歷經數十年積累與探索而創作進入成熟期和高峰期的藝術家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繼續激勵他們的創作激情,能讓他們在美術創作最好的年華里為國家作出貢獻。